close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1.jpg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院落、開間,身體和土木的思考

Notes on Rebuilding a Chinese Rural House, Pingtian

Courtyard, Structural Space, Body and Tectonics

 

王維仁    WANG Weijen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 平田四合院重建

項目地點: 浙江省松陽縣平田村

項目功能: 餐飲接待

基地面積: 408 ㎡

建築面積: 598 ㎡

設計時間: 2014/10-2015/11

建成時間: 2016/01

設計主持人: 王維仁

設計團隊: 王浩然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1.jpg

 

 

1 山村山氣

 

山村裡總有一股濃郁的山氣。除了云起時飄渺的云氣,山澗裡聲音的水氣,竹林裡光影的林氣,還有冬天陽光曬在菜園裡聞到的厚實的土氣。

 

松陽的四都鄉山區除了平田村,沿著蜿蜒的山陵線還有塘後、西坑和陳家鋪幾個聚落。不同於平地村莊的灰瓦白牆和整齊的聚落佈局,松陽的山村一般是沿著山坡地形發展,沿著村口逐級而上。每個村子的風水,除了村後的山頭和左右青龍白虎的山勢,還有村前溪谷與水口龍穴,加上外圍豐富的林木和山產,成為一個相對自給自足的生態體系。

 

山村裡的民宅多是一字形的三開間,能夠形成完整四合院形制的建築並不多,更少有兩進以上的大宅子,除了因為山坡宅基地面積有限,也因為山裡的生產條件不易累積大量的資本。村裡僅有的幾家四合院都是重要的宅邸,除了大門兩側用了比較精緻的石砌門框,以及內院四角木架構的梁頭支撐刻上了雕花,建築的主要牆體都是質樸的夯土材質。

 

2 江家四合院

 

平田村姓江的人家佔了大半,江斌龍從小在平田長大,這二十年來目睹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鄉變遷,年輕人外出打工加上村小學的裁併,朋友親戚一個個的離開老家搬到縣城,村子裡空置的房子越來越多,一棟棟逐漸地殘破倒塌。整修平田的老房子,利用民宿帶回平田村過去的繁榮,是小江這幾年來一路籌劃的事業遠景,而整修祖父的四合院老宅,更是小江父親平田的老村書記多年來的心願。

 

清華大學的羅德胤老師將松陽的幾十個古村落做了系統的整理與介紹,也完成了幾個古村的整體設施規劃。經由王峻縣長保護古村建築與小區活化政策的推動,小江收購了親戚們空置損毀的十來棟老房子,決定整修改建成休閒民宿。於是,羅德胤邀請了幾個建築師參與設計,展開了平田村屋的改造。王維仁建築工作室負責的是村子入口區塊的建築群,設計範圍包括入口右側江家的四合院祖宅和附屬建築,右後側的茶亭以及外圍的小廣場。

 

村子入口步道右側的江家四合院,是遊客到達平田的第一個大門廳。緊鄰四合院建築步道左邊的是徐甜甜設計的陳列館和工作室,順著步道再往裡面走,就是村中心的交叉路口,有何葳整建的青年旅舍酒吧和許懋彥設計的民宿。江家四合院老宅的象徵、區位以及公共功能,自然使其成為了平田村改造的重心。

 

3 打開院子:合院與開間

 

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住宅,沿著中軸線從門廳到大堂一般是開敞連續的公共空間,院子前後廳堂通風對流;主屋兩邊的臥室和院子兩側的廂房,才是以木牆分隔的私密空間。走進門廳後迎面而來的天井院子,不但是藍天白雲和竹子山林的建築框景,更是日出日落的日常作息,與陰晴雨雪的季節變幻。

 

改變為接待和餐廳功能的新四合院不再是住宅功能,打開隔牆以後呈現完全中性的流動空間,公共與私密的空間屬性與起居臥榻的使用功能成為次要,桌椅台櫃的家具是調整空間功能屬性的唯一道具。在解放了公共與私密的空間功能屬性後,穿斗式間架與檁條構築成的結構秩序仍彰顯出主屋和門廳、廂房和過道的傳統空間區分,而院子的空間角色界定成為設計的第一個問題。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2.jpg

 

去功能後的新四合院應當如何彰顯當中的院子?圍合院子的木百葉門扇是新加入的唯一建築元素,也是最重要的空間表現。這一層門扇強化了建築界定出的一片自然天地,是建築與自然之間邊界的協商折衝:門扇的內外與開關之間,空間光影的區隔與通透,物理環境通風與保溫,身體經驗的自然延伸。

 

4 開窗取景:知覺經驗的調控

如果打開院子是新四合院設計的第一步,進一步的解放土木建構的空間束縛,打開我們身體與知覺的空間經驗則是設計的第二步。

傳統山村民居建築典型的問題是建築的內向性,光線和景觀的侷限是傳統民宅與現代生活的最大沖突。傳統民居不但夯土磚石的構造系統不利於大面積的開窗採光,空間私密與防禦需求也不鼓勵對外開窗。面對周圍滿目山水林木自然風景,我們利用新的建築技術賦予四合院新的生活關係。開窗不但是為了通風和採光,更是取景和身體知覺經驗的延伸,它整合了空間定義和立面體量的設計。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3.jpg

建築的西北角面對綿延的山峰和村口的古杉木,迎著上山步道的角窗是四合院最醒目的視覺焦點:二樓的大窗取景,長窗通風,低窗則在室內把身體帶到地板;向西延伸的水平木窗也同時把視線從天人合一的山景,逐漸帶向村子日常的屋瓦小院。一樓的角窗順著立面垂直拉下來,特意壓低後水平向轉成土牆質地,把柔和的自然光線進一步帶入室內的中間部分。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4.jpg

5 西側院/東廂房

就形態來說,平田四合院的左右兩側和後面的部分加建都是配合功能和基地狀態所做的不同方式的延伸:看山觀水的西側院,廁所儲藏的東廂房和生火烹食的後院。有趣的是,這三種不同的生活需求與建築形態的延伸,又巧妙地反應並配合了四合院外圍山地的排水需求。

主屋的後面到擋土牆之間4m進深的後院,加蓋了廚房以後,屋頂成為二層的平台廣場,原來室外的擋土牆和溪水的排水溝,變成了室內廚房的洗滌供水和排水。東廂房的加建是施工期間才有的設計變更,原來擋土牆旁邊是個牛棚,倒塌後填高了土丘。為了加建廁所和儲存空間我們挖開土丘,再以屋頂覆土的方式保持了東側四合院與道路原有的地形高差。

西側院是原有四合院之外新加的功能空間,我們決定嘗試鋼結構與瓦片的搭接,取代傳統的木結構檁條。屋頂的造型上也順勢將轉角的坡頂屋面反折拉上來,提供足夠的室內高度,在外型上彰顯了天人合一的角窗和景觀。西側院的夯土外牆使用了黑色不鏽鋼板表現牆頂的防水和落水口,形成黑灰色的水平線條,與傾斜的地形對話。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5.jpg

6 土與木以及金和水

就建構而言,松陽四合院的重建是土與磚以及木與鋼的構造嘗試,也是和工匠學習進而建立共識的工作記錄。傳統木構造的屋架和磚土構造的外牆是兩個獨立分工的建構系統:穿斗式的桁架撐起檁條屋架和椽子,屋頂上的瓦遮蔭擋雨;圍在屋架外圈的厚牆則是夯土構造,提供外牆的防風、保溫與安全;院子的一圈內牆和隔間,則是可以配合使用調整的木構造。

 

王維仁 平田新四合院雜記 06.jpg

 

屋架木構造完成還未上瓦的那一刻,是建築空間最令人振奮的時刻。未完成的材質編織提供我們無盡的建築想像,屋架和檁條的骨架框出了空間的尺度與形貌,透過一根根椽子看到的藍天光影顯得特別的立體。

7 看山亭/村廣場和敘事空間

我們常說中國的古村落是一種教化的敘事的空間,公共空間敘事的往往是儒家和風水的生活論述。在平田四合院的重建中,最令我振奮的是在建造的過程裡逐漸浮現的,四合院本身與外圍環境的公共空間,以及村民參與的敘事。或者說,經由設計和施工期間村民的生活參與,逐漸的完成了原來設計者對村落公共空間的想像投射。

四合院的東南角原來就有一個殘破的亭子,正確地說是主屋外邊的二層加建土牆剝落以後剩下的木結構與屋頂,矗立在路口三角地旁邊讓人產生遐想,誤以為是一個望山的觀景亭。

四合院開始施工後我們提出亭子的建議。亭子樓下可以設個村民麻將間,直接連到主屋二樓南面的木平台,樓上的茶亭更成為沿著步道上來進入村裡廣場前必經的地標。亭子甫一蓋起,它的正面,也就是東側廂房覆土的屋頂,瞬間呈現了公共空間的廣場潛力。

四合院西面不遠有一棟村屋,屋瓦之間搭出來一個一米見方的小平台。一年多來,每逢好天氣的時候,就能見到一個銀發的老太太端出個凳子,看著層層綿延的大山,曬著太陽一坐就是一個下午。那天我拿了一杯咖啡走上茶亭看著遠山,正要打開我的蘋果計算機,老太太在屋頂平台上遠遠第轉過頭來,久久地端視著我和我們新蓋好的亭子。我想像當年的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祖母也坐在這個平台上,想著這幾十年來她看著這一切的空間變遷,村子裡的人來人去和屋起屋落,不知道她在思考著什麼樣的空間敘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rgemind 的頭像
    forgemind

    準建築人手札 | Forgemind ArchiMedia

    forgem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